新聞

2022年1月
教育傳媒到校直擊 東華三院李黃慶祥紀念幼稚園 - 2022年1月
以兒童為本 家校攜手 培育孩子五種特質 START
東華三院李黃慶祥紀念幼稚園以兒童為本,並以學生、老師、家庭的大家庭文化下,共建互信互愛的進步生態。在穩固的基礎上,營造正向氣氛。學校一直沿用「START」概念培育學生的五種氣質——自信心(Self confident)、發掘潛能(Talent)、喜愛藝術(Art)、人際關係(Relationship)及科技創新(Techology)。在楊建月校長帶領下,帶動學校之間的交流,互相取長補短以優化師資和課程,致力培養兒童德育、語文的潛能發展,為社會培育未來棟樑。
為家長提供導向支援 成為身教榜樣
家長對兒童成長影響深遠。小孩子會模仿家長的言行,以家長作為榜樣,因此學校促進家長教育。楊校長提及,不論是新手家長,還是雙職家長,都可能會遇到教育子女的疑難,甚至造成生活壓力。有見及此,校方於開學時舉辦和諧粉彩活動,期望家長能透過活動令自己的情緒得以抒發,感覺釋放。活動一共四堂,有家長反映在完成第一堂後已有明顯正面改變,感覺舒坦;亦引起其他沒有參與是次活動的家長興趣和關注,稱希望增加開辦活動次數,能夠參與其中,可見活動成效顯著。
此外,學校一年間亦舉辦多次家長講座,提升家長素質及提供協助,達成與師生及家長緊密的溝通,好好扶植兒童健康成長。講座主題都只圍繞家長感興趣的課題,如專家講座學習專業知識,給予家長更多生活指南與小孩一同成長等。另外,校長與家長亦會定期開會,持續交流意見,令教育工作更盡善盡美。
多元計劃 帶領德育發展
要從小培養兒童的良好品德,先要培養正確價值觀。針對幼兒班(K1)學生的發展,學校策劃了「愛心小天使」計劃,讓學生學習待人接物,如何與人結成朋友等等。讓學生明白微小如禮讓玩具給別人,也是愛心行為,從與人分享中建立同理心。
對於低班(K2)同學,則有從美國引入的「慈心抱抱熊計劃」,讓學生認識自己情緒,以及別人情緒,愛自己亦愛別人,慈心對自己,對別人慈心,讓他們懂得推己及人。有家長表示,子女在參與計劃後,在家看到家長情緒低落時,會主動為家長給予支持,已懂得關心身邊的人。
楊校長笑指,曾有高班學生家長分享,一次在責罵兒子過後,兒子從玩具箱拿出一個靜心瓶搖晃,調節自己的情緒過後,竟跑到家長面前道歉。媽媽感到奇怪,過後才明瞭原來兒子是從「慈心抱抱熊」中,知道「慈心對自己」的概念,先要安撫自己情緒,才有能力照顧別人,經過沉澱反省到自己的問題,及後思考岀適當的解決方法,作出相對的行為和反應。
至於高班(K3)實行「好德小孩計劃」,透過不同活動啟發學生,為他們升小學前作準備。例如播放非洲孩子生活的片段,孩子幫媽媽取水,還要走很遠的路程,從中啟發小朋友意識到自己的責任,培養責任感,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履行自己責仼,如完成功課、分擔簡單家務等。學校希望學生將正向的文化從學校帶到家中,如播種子,把好的種子埋在當中,然後好好發芽,把正向觀念反映在行為上。對於日後升讀小學,甚至長大成人後皆有裨益,能成為一個負責任的人。
鼓勵多作嘗試 發揮才華
學校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比賽和課外活動,如朗誦、跳舞等。學校強調這並非要學生獲獎,計較得與失;而是重視他們的參與動機,享受當中的過程及積累經驗,提升自信。即使面對轉變仍然處之泰然,不怯場。
此外,團體表演能讓學生促進群體合作,如聖誕節的合唱表演環節,不論作為表演者的學生,或是作為觀眾的家長也能樂在其中。學校亦舉辦「一分鐘舞台」等活動予學生參加,不限表演類型,每位學生都能輕鬆自由地展現自己,活動期望學生會有備受尊重的感覺,從尊重中建立自尊和自信。
豐富的表演經驗使學生鍛鍊出應變能力,楊校長提及曾有學生想單獨朗誦予她欣賞,唯當時環境較嘈吵,使該學生分心忘詞。然而,他從「慈心對自己」的概念出發,願意給自己再一次嘗試的機會,請校長移師到較寧靜的地方再重新表演一次。這些臨場應變的反應都是靠經驗累積回來,洞悉問題的原因,才能馬上作出相應的策略。
在成長的基礎上,除體能活動如踩單車等個人活動外,配合集體遊戲,透過合作學會認輸,要有體育精神。面對落敗後的態度、風度、毅力和勇氣,比輸贏更重要,小朋友日後學會如何面對人生的起伏與得失。
重視老師身心靈健康 營造正向氛圍
學校重視老師的身心靈健康,故此設計了多項支援活動。如聖誕節舉辦的香薰治療活動,紓緩老師情緒和工作壓力,亦會全力支援老師,使老師以更輕鬆的心情和健康的身體繼續培育學生成長。此外,學校亦通過不同計劃,協助提升老師之間的溝通,共同營造正向氛圍。
校方透過微調老師的課程,善用他們的優秀能力於教育上。透過年資較深和年青一輩的老師的合作互補長短及學習;資歷淺的老師甚具創意,資深的老師則有豐富經驗。老師之間的互相交流,優化師資和課程,力臻完善的教學配套以及辦學團體東華三院全面的支持,皆有效地減少家長的憂慮。